第(2/3)页 “那老将军就和朕说一说,这边郡兵每个月能拿到的钱粮数量吧。” 天子能问到他们,赵充国感到更加欣慰了一些——将视线投向远方,而不是沉溺于宫廷的阴谋诡谲之事,这天子似乎做得不错。 “那老夫斗胆,就拿驻守长城的隧卒为例子,来给陛下讲一讲。” “老将军稍等,朕先准备一番。” 刘贺说罢,急忙从案下拿过了几块干净的木牍,又细细地把墨研好,最后给毛笔蘸满了墨…… 做好一切,刘贺才真的像一个儒生一样,恭敬地对赵充国说道:“老将军现在可以讲了。” 赵充国点了点头,他原本以为天子只是对行军打仗之事一时好奇,没想到天子竟然如此认真,看来自己也得认真对待了。 “这驻守在长城烽燧上的兵卒,就叫做隧卒,一隧的人数少则三五人,多则二三十人,每一隧会设一隧长,根据所辖的人数不同,和伍长或者什长相当。” …… 赵充国慢慢地说着,刘贺每每听到有用的地方,都会认真地记录在木牍上。 “隧卒一个月可以领到粟三斛三斗三升,菜金六百钱;燧长一个月可以领到粟三斛三斗三升,菜金九百钱。” 【一斛粟等同于十四公斤粟】 “有时候,菜金也不一定会发钱,而是会用盐来代替。” “发下去的这些粟可是原粮?”刘贺问道。 赵充国有一些惊讶,这天子竟然连原粮都知道? 赵充国敢断言,偌大的长安城里,比千石官员的子侄辈,也无一人知道何为原粮。 原粮就是没有脱过壳的粮食。 原粮舂过之后,才是可以直接实用的“米”。 一般而言,十斛的原粮,只能舂出六斛的米。 “是原粮。” 刘贺在木牍上飞快地算了起来,赵充国有些好奇。 他微微看了一眼,发现天子正在写写画画,似乎在用一种他不认识的符号算着什么。 赵充国不敢打扰,只能静静地等待。 一番演算之后,刘贺终于抬起了头说道:“朕算了算,一个士兵每个月的口粮约一百一十三斤,朕没有去过边郡,这些粮食,隧卒们能吃饱吗。” 【一汉斤等同于二百四十八克】 “一个隧卒每天只要三斤粟就可以裹腹了,所以到了月底还略有盈余,可以拿出去换一些盐。” “那边郡的肉多少钱一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