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其中不一定全都是正面的评价,但是至少代表着某种中性的肯定。 大将军自然还是那个出手果断,毫不犹豫的辅政大臣。 对他而言,对付一小撮儒生的动乱,不是一件多么难办的事情。 更何况,大将军解决过许多比此事要危险百倍的事情,面对的敌人更是强大百倍。 所以,大将军在此事当中表现出来冷静、决绝和坚定没有出乎大家的意料。 而最让大汉官民感到震惊的是天子。 在昌邑王被立为大汉天子的时候,人们就坚定地认为他是一个像孝昭皇帝一样的傀儡。 但是没想到,短短几个月之内,他就不声不响地做成了给孝武皇帝上庙号这件大事。 这可是孝昭皇帝之前想做,而未能做成的事情。 同一个辅政大臣,一个天子做成了,一个天子却没有做成,那至少表明当今天子要比孝昭皇帝要强上不少。 天子虽然还年轻,但是却做成了这么一件大事,似乎颇有手腕。 如此一来,从长安到三辅,再从三辅到大汉各郡国,那些曾经一心想要讨好霍光的官员,就不得不开始考虑一个问题了。 天子刘贺与大将军霍光,到底孰重? 大将军权势滔天不假,但是大汉毕竟还姓刘啊! 如今,天子称大将军为仲父;明天,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 天子不是平常人,给孝武皇帝上了庙号,那是不是表明他想当另一个“孝武皇帝”呢? 孝武皇帝杀起大臣来,那简直就是一丝一毫都不会心慈手软啊。 人心各有不同,这些议论和猜想,就说明刘贺的目标达到了。 在大汉朝堂和江湖建立起了自己初步的威望,让人们知道,大汉不只有大将军,更有一个货真价实的天子。 但是,庙号是上了,但是风波却没有停下来。 虽然儒生们在表面上已经暂时偃旗息鼓了,但是他们对天子有了隐隐的担忧。 更对不学无术的辅政大臣霍光多了一分轻视。 说不定什么时候,还会发生其他的动乱。 …… 长乐宫中,刘贺早早就来拜见上官太后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