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张安世和丙吉都是实心用事之人,又有刘贺在身后谋划。 科举考试的事情,就非常迅速地往下推进着。 在丙吉和刘贺见过面之后,仅仅过了三天,要用科举考试来对郎官进行选拔的文告,就在的大街小巷里张贴了出来。 这文告甫一公布,立刻就引来了好事之徒的大肆宣扬。 一传十,十传百,大概仅仅只过了半天的时间,此事就已经在长安城的郎官当中传遍了。 文告上除了考试的题目未曾提及之外,其余一应的规矩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以至于郎官们都不得不感叹朝廷的周到和精细。 在感叹之余,郎官们也开始议论纷纷了起来。 长安城里那些郎官常去的酒肆,顿时就人满为患,人人都在讨论这科举的事情。 吓得店中的小二不停地劝说“莫谈国事”,却起不了一点作用。 …… 北城郭的一个酒肆当中,七八个年龄不一的儒生正围坐在榻上高谈阔论。 案上的茶水已经续了好几次,茶叶早就已经被泡得没有了味道——这些茶水加上赠送的一些炸好的胡豆,左不过几十钱罢了。 但是这些郎官已经在此处呆了有一两个时辰了。 酒肆的小二上来看了几次,似乎想要委婉地下逐客令,但是一看这口沫横飞地说着话的都是一些戴了组绶的使君,就默默地退了出来。 郎官品秩六百石,也没有什么实权,但是在普通百姓的眼中,他们仍然是人中龙凤,自然是不敢得罪的。 虽然是人中龙凤,但是郎官们的生活却不一定富裕。 如果是孑然一身的年轻郎官,那么每个月的钱粮还会绰绰有余;但是如果已经拖家带口,又想在长安中立足,那么生活就难免会有一些拮据了。 否则,这些郎官也不会忍受他人的白眼,只点一壶茶,打发几个时辰的时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