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霍光不知不觉停在了阶梯下,也许是停得太久了,所以来接他的谒者才小心翼翼地提醒了一句。 这声音让霍光觉得有些耳熟,分辨一番之后,发现竟然和几个月前来迎自己的那个谒者是同一个人。 霍光有一些恍惚,今日,冥冥之中似乎有一些天意的巧合。 “大将军?”年轻的谒者又问了一遍。 “嗯。”霍光回了这一个字,就扶着腰间的宝剑,走上了阶梯。 一步一步,因为刚刚病愈而有些瘦削的霍光走得很稳,但是却也觉得有一些气急,这是上个月那场风寒给他留下的小毛病。 走到半途的时候,霍光曾经想要停下来歇息片刻,但是那个谒者却未曾注意到今日的大将军有些不同,径直向上走去。 霍光自然不甘其后,有些艰难地跟着往上走。 终于,半刻钟之后,霍光登顶了。 此时,他的胸口火辣辣地疼,眼前也有些发昏。 直到一阵秋风吹来,才让他清醒了一些。 霍光回首望去,小半个长安城尽收眼底,似乎还能看见大将军府正堂的飞檐。 从戚里走到这里,霍光花了二十余年。 从平阳县走到这里,霍家花了几十年。 如果冠军侯还在,霍光又会在哪里呢? 他能不能像现在这样,站得那么高? 所以,兄长不在了,也许是一件好事。 没容霍光想得太多,那些在丹墀上等待已久的那些朝臣中,就有不少人急急地围了过来。 “下官问大司马大将军安。” 二十多个人齐齐地拜了下去,一颗颗不同颜色的人头在霍光眼前晃着。 黑的,灰白的,全白的…… 这一颗颗人头的份量都很足。 有丞相任宫、太常乐成、大司农田延年、廷尉李光、执金吾苏昌…… 硬是加起来,起码有几万石那么重了。 和以前的大朝议比起来,围过来问安的人少了一些,因为范明友等人此刻正在匈奴人的土地上,为大汉建功立业。 霍光的目光越过这些低下来的人头,看到远处还零零散散有许多人没有过来。 也不知道是没抢到时机,还是与霍光有嫌隙,又或者自诩清高。 罢了,对老夫来说,都不重要,都是散兵游勇,不足为虑。 这一刻,霍光志得意满。 “各位同僚免礼,我等一同上朝去吧,莫让县官久等了。” “诺。”众人应道。 说话间,人群当中就让出了一条道,让霍光走了过去。 紧接着就是丞相任宫,略微迟一个身位站在霍光的左侧。 两人带头向前走去,其余的朝臣按文臣武将分列其后,更按品秩排着顺序。 就连那些没有来见礼的朝臣,也都非常遵守秩序排进了队伍里。 你不向霍光谄媚奉承可以,但是不能不认大汉的规制。 …… 来到殿前,霍光径直而入,但是其余的朝臣也要脱鞋解剑。 这时,霍光的余光突然看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 平日,只有他可以剑履上殿。 但是今日,站在左侧队列第二位的御史大夫蔡义,竟然也没有脱履——而这个从不佩剑的老头,今日居然还在腰间佩了一把长剑。 蔡义面不改色,跟在丞相任宫后面径直而入。 那苍老的脸上有一丝骄傲自满的神情。 霍光侧目看了对方一眼,但是蔡义这次居然没有任何回应。 朝臣们自然也看到了这一幕,脚步未停,心中不解。 霍光身后跟着的是执金吾苏昌,看出了大将军的疑惑。 于是快走了一步,在霍光身后小声地说道:“前几日,县官赐御史大夫蔡义剑履上殿,赞拜不名。” 霍光有些吃惊,但是仍然平静地点了点头,再也没有多说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