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从这里走,既可以避开寺内的属官吏员,还可以通过一条两侧被夹墙封死的巷道直接走到正堂去。 除了刘贺之外,平日其他的人是不能进来的。 而在这条巷道的尽头是一间不起眼的小屋,穿过小屋再走几步就可以到正堂了。 走这条路,会隐秘安全许多。 刘贺和戴宗走进了巷道尽头的小屋,而昌邑郎则守在了外面。 这屋里常年备有笔墨纸砚,可以临时处理一些事务——倒也是一个隐秘的地方。 “此处倒是不错,可以别人耳目,以后就用军机室来称呼吧。”刘贺打趣着说道。 “诺。” “时辰不多,朕来说,你来记。” “唯!” 戴宗麻利地在案上铺开了笔墨纸砚,刘贺看到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就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首先,要改一个称号。 直指绣衣这个称呼,不符大汉衙署的起名成制,容易让人混淆,所以可以改成绣衣室。 其次,是隶属的问题。 因为绣衣室的职责是监察百官,所以暂时仍要挂在御史大夫府之下,名义上受府中的御史中丞管辖。 再次,是属官的员额。 绣衣室的长官为绣衣令,品秩为六百石,下辖的属官按照品秩高低分为二百石的绣衣使、比二百石的绣衣员、百石的绣衣吏、斗食的绣衣佐,佐史的绣衣卒。 看起来,绣衣室属官吏员的品秩比原来的待御史降低了许多,但是这样一来,任命属官吏员的时候,也就可以更灵活。 最后,是权责的问题。 绣衣室最重要的职责暂时就两个。 一是监察百官臣民的言行,二是替天子到郡国督办特殊政务。 “不管品秩高低,凡在绣衣卫任事的人,都要发放专门的铁牌,有此铁牌,宵禁之后仍然可以在城中随意走动。” “至于绣衣室中要分哪几个曹,你按照心中所想先定下来,在这之后再禀告给朕。” 刘贺曾经大致教过戴宗如何建这样一个衙署,所以非常放心。 “微臣明白。” 说罢,戴宗把宣纸上的那未干的墨迹吹干,从头到尾细细地读了几遍,顿时觉得肩上的职责更重了。 这是天子对他的信任,不将此事做好的话,那就真的是有负君恩了。 “可有什么难办之处?”刘贺问道。 “人都是现成的,但是御史大夫会同意吗,大将军会同意吗?”戴宗有些担忧地问道。 “此事当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成的,你先暗中按绣衣室的样子统领昌邑孤儿,等时机成熟的时候,朕会让你们在朝堂上露脸的。” “微臣明白了。” 虽然昌邑孤儿还不能“见天日”,但是从这一刻起,绣衣室就算在这个小小的屋子里诞生了。 “走,去正堂吧。” “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