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不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一己之力,而是为了维护身后那些大族豪强的利益。 当然,从始皇帝开始,历代皇帝也视丞相为威胁。 否则,原来时间线上的那些皇帝国君,也不可能孜孜不倦地裁撤丞相这个“百官之首”了。 孝武皇帝之后,大汉的丞相是一日不如一日了,但是名义上的丞相倒了,但是实质的丞相却没有断过。 比如说刚刚死去的霍光,比如说对他取而代之的张安世、丙吉…… 霍光在时,通过那幅“周公负成王图”成为了君权的代言人,通过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成为相权的实际占有者。 一人独抓两权,所以其权势才会比肩天子,甚至超越天子。 而也正因为霍光权势滔天,所以大汉的朝堂才会相对安生一些。 如今霍光不在了,自然会有新的朝臣站出来,再次制约君权。 …… 正月初八,酉时刚过,光禄勋后宅,大司马大将军张安世的书房中,有些热闹。 在刚刚点起的灯下,有三个人正在高谈阔论,时不时还能听到几声爽朗的笑,谈兴似乎正浓。 这三个人分别是张安世、丙吉和刘德。 今夜,是张安世四十五岁的寿日,请了不少宾客到府中庆贺。 这种朝臣举行的宴饮在正月的时候很常见,所以并不太刺眼。 宴饮散去之后,刘德和丙吉“恰好”被留了下来,一同品鉴天子赏赐下来的春茶。 不多时,本就泡不浓的春茶就品了几道,再泡出来的茶水已经同白水无异了。 几人说话的声音渐渐小了下来,但这不意味今夜的小聚到了尾声,恰恰相反,才刚刚开始。 霍光当政的时候,这三人都很谨慎,在朝堂存在感不强,甚至有意减少自己出风头的机会。 但是这几个月来,除了刘德没有获得太多的露脸机会之外,其余两人风头正盛,已经成了朝堂上的两根柱石。 一个是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一个是光禄勋、总领尚书事——霍光的两条腿,他们一人拿了一条。 既然成了朝堂上的柱石,那自然就要承担起责任,尽心尽力地辅佐天子治理好朝政。 但是辅佐天子治理好,可不是跟在天子身后亦步亦趋。。 而是该进谏的时候进谏,该进言的时候进言,该分忧的时候分忧。 “丙公,刘公,再过几日就是元宵了,元宵之后这年就算过完了,我等可就要真的忙起来了。”张安世淡然地说道。 “二公是朝堂柱石自然要忙碌,我倒是还可以偷闲几日。”刘德不禁自嘲道。 宗亲未能在倒霍的过程中发挥太多的作用,也就不可能立下大功,刘德这宗正有些不满实属正常。 “刘公不可这样说啊,县官可是把你叫做叔公的,这份尊荣如今可是少有人能得到。”丙吉笑道。 “正是,建德是最早知道天下要倒霍的,当日在这书房里,甚至还逼我起誓效忠,我才砍掉了这案上的角啊。”张安世笑道。 “诶呀,当时倒是我孟浪了,回想起来,真是一腔的热血,哪里想到后来会如此凶险。”刘德连忙摆手跟着笑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