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道家老子也曾经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 “这大汉就像东厨,朕就是那要做饭的巧妇,而天下人才就是米……” “若是没有人才这斗米,朕当然不可能做出让天下百姓都满意的饭!” “诸位爱卿,觉得朕说得是否有几分道理?” 天子的话虽然有些粗鄙,但是所打的比方都非常恰当,满堂的儒生知道天子即将进入正题,都坐得更直了一些。 “朕以为,察举制、任子制和征聘制虽是实行已久的成制,但取才得范围未免太小……所以朕才要行着科举制。” “唯有行科举制,才能让天下人才优劣得所,不至于被埋没。” “那什么是人才呢?当然是能够‘经世致用’的儒生,而不是‘五谷不分’的儒生……” “所以朕才提出了‘百家合流,独宗儒术’的想法,并且在科举制和庠学制中,加入百家之学。” “这就是以百家之学为辅,儒术儒学为主。” “而后,既然要在大汉之内行科举制和庠学制,那当然要教同样的经意,考同样的经意……” “唯有如此,才能让天下儒生有相同的机会。” “于是,科举制也好、庠学制也罢,虽然已经定下来了,但是关口却在这通行版儒经之上。” “因此,才会将诸位贤达大儒邀来这石渠阁,议一议这通行版儒经的事情。” “今日,既然是辩经、比经,那诸公可以畅所欲言,不必担心会因言获罪。” “朕的意思,诸位爱卿听明白否?” 刘贺一口气就将自己的想法又重复了一边。 虽然他已经说得有一些厌烦了,但仍然和颜悦色,对在场的儒生保持着应有的尊重。 若是能说服他们,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当然,刘贺也在观察着儒生们的反应。 说到科举制和庠学制的时候,多数的儒生都频频点头。 提起儒生要“经世致用”,进而要“百家合流,独宗儒术”的时候,儒生不只是点头,更是议论赞颂。 可是通行版经书的事情甫一出口,堂下的议论之声就随之而沉寂了下来。 一波三折,倒也都在刘贺的设想之中。 “科举制和庠学制已经在内阁通过……不管能不能定出通行版儒经,都是要推行的,所以今日不议这两件事情。” “朕希望诸公有的放矢,莫要偏离了今日的议题。” “诸位爱卿,可以进言了。” 刘贺话音刚落,就有一人面色不善地站了出来,此人正是公羊学派的严彭祖 “陛下,微臣严彭祖,有言要上。” 刘贺皱了皱眉,心中有一些不悦;而孔霸和韦贤也有些惊讶,未曾想到会发生此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