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今日,孔霸所献出来的这部《尚书孔氏传》是他的叔祖孔安国新注出来的,整整耗费了三年的功夫。 注解的时候不仅参考了各家之言,还对其他各经进行了援引,还兼容了不少的史书,更有古文经的补充。 毫不夸张地说,他所献出来的这部《尚书孔氏传》一定是《尚书》注解的集大成者。 但是,令孔安国没有想到的,夏侯胜献出来的《尚书楚氏传》竟然包括了《尚书孔氏传》九成以上的内容。 而且,《尚书孔氏传》的这九成注解又只占了《尚书楚氏传》一半的内容。 那多出来的一半注释,孔霸从未在任何一家的《尚书》中看到过,但是不用质疑的是,都非常精妙。 于是,这两者放在一起,《尚书楚氏传》要比《尚书孔氏传》的水平高出了许多。 《尚书楚氏传》与《尚书孔氏传》有那么多重复的内容,简直多到了难以置信的地步。 在孔霸眼中,出现这种现象,只有两种可能性。 要么是楚吉不知通过什么手段,“偷”到了尚未公开的《尚书孔氏传》,抄录了其中的内容。 要么就是这“不世出”的大儒楚吉和叔祖孔安国心有灵犀,不约而同地注解出了相同的内容。 这后一种可能性简直就是“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范畴了,那么就只剩下前一种可能了。 于是,孔霸的囧迫不安就变成了忿怒和恼怒,他已经认定这楚吉是一个欺世盗名之徒。 不知道用了什么卑劣的手段,从孔府中盗取到了《尚书孔氏传》。 孔霸很想站出来当场戳穿此事,但是却发现了一件尴尬的事情。 众人先看了《尚书楚氏传》,已经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才是“正版”。 自己此刻再挑明此事,反而只会让孔家的脸面很难看。 孔霸颤抖的手上拿着《尚书楚氏传》,脸上一阵青一阵红,表情非常精彩。 在天子的连声催促之下,他才将《尚书楚氏传》递给了身边的韦贤。 而后,孔霸的目光再一次就转到了正堂之外,寻找着孔安国的身影。 是时候让孔安国露面了,否则别说《尚书孔氏传》不能被立为官学,搞不好孔家会成为欺世盗名之徒。 之后的一刻钟里,《尚书楚氏传》在一众儒生的手上不停地传阅着。 虽然韦贤之流“术业有专攻”,精通的不是《尚书》,但都是儒生,分辨一本经书水平如何,轻而易举。 在草草的翻阅之下,他们很快就意识到,《尚书楚氏传》的分量非同寻常,楚吉此人应该是有真才实学。 于是,这满堂儒生们的目光汇聚到了孔霸的身上。 他们还不知道孔霸发现的那个端倪,看对方沉着脸,只当对方是感受到了压力,被楚吉的学识所折服。 到了此刻,再也没有人会怀疑“楚吉”此人的存在了,恰恰相反,他们迫切地想要见见这个隐世大儒。 众人传阅了《尚书楚氏传》之后,又开始传阅《尚书孔氏传》。 这一次,众儒生的表情越发古怪了起来,他们的目光在孔霸和夏侯胜的脸上来回移动。 他们也被这两版《尚书》里的注解搞混了头:为何居然有那么多重复的地方。 从情感上来看,孔安国和孔霸是当世的大儒,若要在他们和楚吉之间选一个,那么前者更有才学名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