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且,一斤的棉纤维就可以织出一匹棉布,如此算下来,一亩地所产的棉纤维可以织棉布五十四匹。 三者对比,同一亩地可以产出的葛布、麻布和棉布分别是十二匹半、二十四匹和五十四匹。 这棉花的优势就显而易见了。 先不谈棉布穿在身上比麻布和葛布更舒适,光看产量,棉花就已经胜出了。 而且,相对于葛藤和亚麻而言,棉花的加工难度小得多,这一个环节中可以节省出来的时间和劳力,也算是一份受益。 省出来的劳力,可以养蚕织丝绸,可以烧瓷器种茶叶,然后再卖到欧罗巴去赚钱。 如此一来,相同时间和相同的劳动强度之下,棉布更具有经济价值。 用棉花替代亚麻,不仅能使自给自足的百姓收获会增加,也会促使逐利的商人投入其中。 当年,欧罗巴有“羊吃人”,大汉未必不能出现“棉吃人”。 大汉有足够大的市场和足够多的人口,不需要对外倾销,也极有可能引发新的社会变革。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但是相对于封建社会,还是要文明进步许多的。 而且它也是几乎是迈向下一个社会阶段的必由之路、 纵使最终的变革没有发生,能让百姓用更低廉的价格和更轻松的劳动,获得更舒适的衣物,也已经算是一个善举了。 所以,刘贺才会对这棉花如此上心。 “火器现在试造出了哪些?”刘贺再问道。 “弩火药箭、弓火药箭、蒺藜炮、皮火炮、突火枪都已经试造了出来。”禹无忧回答道。 这个进度,比刘贺想象的要快多了,造飞机坦克不现实,但是造一些枪炮还是有可能的。 就像那突火枪,虽然构造非常原始,但是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已经具备后世步枪的基本结构。 根据原来的史料记载,这种火器的最大射程可以达到三百米,有效射程足足有一百米。 而且,虽然威力不大,但其构造和大炮的构造相似,造出了突火枪,造大炮就简单了。 当然,大汉现在的敌人是马背上的匈奴人,没有固定的城池,所以不管是火药箭还是突火枪,甚至是大炮,用处都不会很大。 但是,用来对付敢于顽抗的世家大族,这些火器却是很好的利器。 在河南郡,昌邑郎不是用两个简简单单的火药桶,就炸开了陆家的宅门吗? 而且,汉军不久的将来还要再往西边的欧罗巴走,还要再往东边的大海走,这火器都是必须要有的装备。 “铁的产量跟不跟得上?” “微臣下令,在关东各郡国增开了新的炼铁坊,会开始使用新式的高炉,铁的产量不成问题。” “好,铁愈多,汉愈强!” “陛下圣明!” 安静了片刻之后,刘贺还没有开口问,禹无忧倒是自己先开了口。 “陛下,微臣今日入宫,也是来向陛下辞行的。” “嗯?”刘贺看向了禹无忧,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似乎沧桑疲惫了许多。 “陛下,微臣要去会稽郡了。” 数千里之外的南方? 刘贺稍稍愣神,但是很快就明白了过来。 禹无忧不是要隐居山林去了,而是要去做另一件大事。 “造船坊?” “陛下圣明。” 大汉不只有陆军,其实也有水师,称为楼船士。 有水师,自然就必须要有船,毕竟不能纵马在海上驰骋。 刘贺早就从司马府和大司农府得知,大汉沿海沿江的各个郡国,都有可水战的楼船士。 这些楼船士的人数加起来起码有十余万,而在孝武皇帝时期,人数更多,一度达到了二十万。 孝武皇帝为了训练楼船士,甚至还命人在长安城外挖了昆明池。 而这位千古一帝的推动之下,大汉楼船士南征北伐,与大汉的骑兵一起为大汉开疆拓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