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徐、顾两家的子弟听到皇城司传信,最好的选择便是,快马回京,亲自禀告此事!” “以后贝州不论结果如何,两人自有一番通传消息的功劳在身!可两个孩子,却没有这般选择,反而舍生忘死的朝贝州冲去!” “诸位,这是何等的赤胆忠心?” 襄阳侯连连点头:“对对对!说得对!” “况且战场之上,军情紧急!让那贼首在城中多待一日,又有多少百姓会被贼首及其爪牙胁迫成为贼人,上城墙害我大周儿郎的性命?!” “贼人一多,后面的攻城又会变得有多么艰难?” 坐在一旁的曹老将军,有些感慨的叹了口气。 勇毅侯徐明骅,面上也有些痛苦的样子。 这两位在西北攻伐白高,见到的生死太多了。 英国公看着一旁薄、曹等老将军的表情,道:“几人能当机立断,入城平叛,擒杀贼首,所立下的功劳,并非只是方才几位口中所言的,减少了价值多少银钱的军资损毁!” “有些隐没在暗处的东西,诸位也要看清楚才对!” “先登,陷阵,斩将,夺旗,四大军功徐五郎、顾二郎两个孩子及其部属,俱是当得。” “经此一役,那晚陛下、众位同僚的笑声还在臣耳边回荡!怎么过了几日,却有了这些争论?” “如上所言,陛下,臣觉着,应该重赏!” 皇帝看着殿中众臣的表情,朝着大内官摆了摆手, 那张放在皇帝御案上的纸,便被大内官拿到群臣跟前。 “有擒获的北辽谍子,根据贝州贼首房中所留的暗语书信,译出来的便是纸上的内容。” 纸张在众臣手中传阅, 一旁的韩国公点头:“居然,居然真的是下令焚烧军资,这怎么焚烧的完” 工部尚书低声:“国公爷,大仓中有猛火油的。” 韩国公一愣后,连连点头。 将纸张递给一旁的令国公后,安国公起身,躬身拱手道:“陛下,这北虏险恶用心昭然若揭,臣进言,我大周应在明年大举伐辽!” 听到此话,皇帝沉吟着没有说话。 之前一直建议消化白高,对北辽徐徐图之的英国公等众人,在北辽给了大周这么大一个耳光后,此时也不好说什么反对的话。 皇帝思考良久后,说道:“此事,以后再议!” “礼部,下一封训斥的国书给耶律隼。” “是,陛下!” “几个有和北辽有边贸的.” “臣等明白!” 一旁的臣工躬身道。 “徐顾两家孩子的封赏,徐侯,顾侯,两位卿家以为该如何是好?” 皇帝说完, 顾偃开躬身拱手道:“陛下,犬子乃是我大周勋贵武将子弟,为国效力乃是本分,如何封赏,请陛下圣裁!” 徐明骅在顾偃开说话时,连连点头,随后道:“陛下,载靖这小子能去贝州,乃是遵了陛下的旨意,能有国公口中之功劳,亦是借了陛下的洪福,臣也请陛下圣裁。” 皇帝笑着摇头,道:“你们俩好,朕知道了!” 这时, 有内官从后殿走来,在大内官耳边说了几句。 内官传来的话,让大内官眉头微微皱了一下后,看了顾偃开一眼。 “有什么事?说!” 看到此景的皇帝道。 大内官在皇帝耳旁低声说了几句。 听着大内官的耳语,皇帝一边赞赏的点头,一边笑着说道: “哦?哈哈哈,这孩子倒是有孝心!顾侯,你家这二郎,教养的好啊!” 顾偃开有些茫然的再次躬身,拱手道:“臣,谢陛下夸奖,但不知陛下何出此言!” 殿中的众人,也纷纷看向了皇帝。 “哈哈!顾侯,你家二郎托皇儿身边的内官来和朕说,他要真有什么功劳,便求朕将其折成诰命封赏,给他的生身母亲,你家的白夫人!” “是个有孝心的好孩子!” “好啊!” 听到皇帝此话,殿中众臣纷纷惊讶的看向顾偃开。 有人交头接耳, 余老太师朝顾偃开点头,称赞道: “顾侯,顾家真是教子有方啊!” 李尚书拱手道:“百善孝为先,宁远侯府家学渊源,诲人有术!佩服,佩服!” 汴京西北, 千里之外的兴庆府, 定州知州衙门后院儿, 烧着地龙的书房中, 正坐在桌后批改着公文的顾廷煜,停下了手里的毛笔, 随后他开始不停的皱着鼻子,眯起眼,‘面容扭曲’了几息后: “阿嚏!阿嚏!阿嚏!” 听到响声的有庆赶忙走了进来:“主君,您怎么了!” 顾廷煜疑惑的摇了摇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