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府中的那些下人侍女们除了几个妻妾的侍女,其他的人全都是系统农民转职过来的。 又忠诚又能干,根本不用担心什么刺杀下毒之类的事情。 就连青竹紫竹以及如烟那几个侍女,也都属于自由身。想嫁人的时候说一声,姜寒酥他们随时会放人,而且还会给送上一笔丰厚的嫁妆。 但是看样子,没有大的意外,那几个丫头是要打算一辈子赖在府中了。 沈墨以身作则,下面臣子们自然更不允许蓄奴。所有的下人都是要以雇佣的形式存在的。 若是被人告发蓄奴,一旦查实,不仅乌纱帽要丢,而且还要坐牢的。 所以,在那个提议给后宫充实宦官和宫女的官员被国君给严厉训斥之后,再也没有人敢提这事情了。 行完大礼之后,沈墨让众人落座。 沈墨对臣子们还是很优待的,每次朝会,无论大会还是小会都是有座的。 只是这座位不在这大殿上而已,而是需要移步到隔壁的大会议室。 隔壁那个大会议室是沈墨让人特意做的一个环形会议室,呈阶梯状。 国君的位置在最上层,居高临下。 次一层是于成龙和王夫之这两位阁老的。 再下一层是就没有分高下了,按照官职前后排就坐。 这个大会议室建成之后也就用了一次,也就是立国大典那次。 对于这样的朝会模式,臣子们虽然感到新奇但是也没有太惊诧,反而觉得君上很体恤臣子。 这样既能保持上下尊卑,也不用那么辛苦。 毕竟楚国朝廷的这些臣子们,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当官。 可能唯一当过官上过朝的也就于成龙一人了。 不过于成龙对于沈墨这个国君各种特立独行不拘一格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了,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诧。 沈墨给这个大会议室命名为议政堂,小会议室则命名为执政堂。 一般召集重臣议事的时候会在执政堂。 大朝会由百官之首于成龙主持,老于头也不是那种爱讲废话的人,简单的开场白之后先总结了自沈墨东安县起事一直到现在的各项大事。 焦家庄起事,占领东安,到永州之战、衡阳大战到建立楚国,吞灭周国,攻克江夏等重大事迹。 虽然都是言简意赅,每个大事件都是几句话总结,但还是听得下面的臣子们神情振奋,齐齐起身对着沈墨躬身大叫道:“君上威武!大楚威武!” 君主的功绩也是需要不时地要给臣子们温习一下的,这也是增强君主威望的一个小手段。 喊完威武,又到了喜闻乐见的劝进环节了。 臣子们大年三十宫廷晚宴的时候劝进过一次,那是第一次。 被君上被婉拒了。 今天这是第二回,臣子们都写好了劝进表,趁着这会气氛正好,全都掏出来捧在身前对着国君的方向齐声叫道:“君上英明威武,文治武功,堪比古之明君,臣等恭请君上进王爵,以正社稷,安民心。” 按照程序,这次的劝进君上还是要婉拒的。 再过上几天,大家再一次劝进,君上就勉强答应,这事情就算成了。 所谓事不过三嘛。 所以众人都知道今天这是要走一个流程。 沈墨高踞上座,俯视着下面的臣子们,心中忽然决定叛逆一次。 他笑着道:“将诸位卿家的奏表呈上来。” 坐在角落里担任辅助工作的十名文吏立刻分别上前,将官员们手中的劝进表接过来呈到了沈墨面前。 沈墨面前的御案非常宽大,上百本劝进表几乎将御案全部摆满。 沈墨面带微笑一一翻看起来。 下面站着的臣子们等了片刻后觉得不太对劲,面面相觑。 君上难道不是看都不看一眼就婉拒的吗,这些奏表上都是一些拍马匹的套话,无非是什么英明神武之类的废话。 为什么君上却看得这么认真呢? 君上不是不喜欢臣子们阿谀奉承的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