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怜这两位朝中老臣,莫名其妙就为他背了一口大锅! “既然是范质、王溥二人的意见,那陛下以为,这件事还可以答应吗?”这时候赵普也严肃地像赵匡胤问到。 虽说范质、王溥二人在赵匡胤等人眼中,并无多大能力,否则他们也不能将这二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轻易就夺得兵权,但无论如何,这二人毕竟是当年柴荣曾倚仗的托孤重臣,在朝中资历深重,赵普等人也要提防他们搞出什么幺蛾子来。 不过在意识到这件事有可能是范质、王溥二人的意思后,赵匡胤反倒是不怕了。 范、王二人高居宰辅时,都能被他们肆意玩弄,如今这二人失了势,身后只剩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皇帝,他们又能玩出什么花样呢? 赵匡胤觉得,如果这主意真是范、王二人出的,那说不定他二人也没安好心,打得可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想把小皇帝带到西域去,然后借着小皇帝的名义,在蛮夷之地搞风搞雨。 这样也好,无论他们想怎么样,只要不在大周的境内乱搞,他深信,等到自己登基称帝之后,很快就能收服后周文武百官的心,到时候无论范质、王溥他们想干什么,恐怕都无计可施了。 对付这两个人,赵匡胤有着充足的信心! 想到这里,赵匡胤边觉得一阵好笑,于是轻轻嗤了一声,对赵普等人说到: “无妨!范质、王溥二人,不过是冢中枯骨尔,我从未放在心上,任由他们去折腾。只要不影响我们统一南方、北伐辽人的计划,就不必去管他们。而且我已经答应小皇帝了,我……朕马上就要登基了,正所谓金口玉言,一言九鼎,我不想做出有违承诺的事!” 赵普等人一听就懂了,赵匡胤并没有将范质、王溥等人放在心上,就连小皇帝,只要出了大周的国境,他也不会再惦记着这个人。 他是个有大志向的人,目标全都放在了匡复河山、创建太平盛世之上,途中些许的小阻碍,并不能让他停下前进的步伐。 或许,只有跟着这样的皇帝,才能建立不世功勋,才是一个臣子最大的幸福! 想到此处,赵普、赵匡义等人也不由激动的浑身发抖,俨然已经忘记了刚才小皇帝、范质、王溥等人带给他们的困扰。 有此明君,虽万死而不辞! 与此同时,汴梁城内。 王溥也正拿鄙夷的目光扫视着那群畏畏缩缩站在远处的大臣,不屑地对柴宗训说到: “也不知那群家伙听到赵匡胤愿意放我们离开,心里会不会后悔。哼,一群蝇营狗苟之辈,只知见风使舵,毫无廉耻,实在是丢尽了我辈读书人的脸面!” 柴宗训努了努嘴唇,失笑到: “见风使舵也好,贪生怕死也好,其实人各有志,朕并不怪他们。只是赵匡胤只给了我们三天的时间,接下来,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二位爱卿,我们不能在这里浪费时间了,不如赶快回家,尽快做好离开的准备吧!” 他这么说,是因为最近范质、王溥二人的家中最近也有些不太平。 其实范质、王溥二人身为宰辅,他们当然不是孤家寡人,在他们身后,都各有一个庞大的家族。 范质的父亲范守遇,曾在后晋年间担任郑州防御判官,他本人也深得后晋天福年间的宰相桑维翰器重,被封为监察御史,派往相州镇守一方。 范质家中总共有七兄弟,再加上叔伯堂侄,整个范家,算下来至少有一两百口人,按照当时的生活习俗,他们全都合族同居在一起,范质因为官职的原因,算是这个大家族的当家人。 而王溥也和范质相似,他们王家同样是世家大族。因为王溥出身并州,也就是山西太原,而山西太原的王氏,历来都是最顶级的门阀,所以王家的人,甚至比范家人还有多少,初步估算一下的话,王家聚居在一起的族人,至少超过五百口。 这两个庞大的家族想要搬迁,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哪怕他们的家主同意,下面也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意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