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朱古其实是吐蕃语,也就是后来的藏文,它在吐蕃人的口中,就是“活佛”的意思。 活佛大家都知道,是蒙藏佛教中对有大修行、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转世的大能者的称呼。 但事实上,根据后来的学者考证,活佛这个称谓在蒙藏的佛教中其实并不存在,它在藏语中就是“朱古”,而在蒙语中则是“呼毕勒罕”,这两者都是“转世者”或“化身”的意思。 活佛只是汉人口中根据蒙藏佛教的教义翻译而来的词语,以便于汉人能更好地理解。 尚义息也看出了柴宗训完全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于是就特地为他翻译了一下。 柴宗训顿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活佛?大王为何会提到这个词?” 但他还是不明白,尚义息好端端的和他说着话,为什么又突然把话题转移到了“活佛”上面? 难道这位忠实的佛教徒,把他请到这里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和他热情的讨论一番佛教的问题?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真是无话可说了。现在正是他人生中最紧张最刺激的逃亡的阶段,但这位闲来无事的“德天赞胜永寿崇佛大王”,却还有闲心跑来跟他讨论什么佛法,如果不是因为这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只怕柴宗训会马上跳起来,给他两个大大的耳刮子! 但尚义息这次却没看出他的不耐烦,或许是柴宗训隐藏的很好的缘故,他甚至还以为柴宗训对活佛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所以高兴地向他解释到: “其实是这样的,我派人去调查过你的事情之后,就对你被下毒昏迷之后再醒来的那段时间发生的事产生了兴趣,我察觉到,你从昏迷中醒来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像是直接变成了另一个人……” “请容本王说句不尊重的话,在昏迷之前,陛下您只是一个六岁的孩童,虽然聪慧,但却依然稚嫩,可是从昏迷中醒来之后,您就变得成熟稳重,并且俨然有世宗之风,您不仅说服了当朝的两位宰相放弃高位,跟着您远赴西域,甚至还说服了你的大仇人赵匡胤,让他心甘情愿的放你走出了汴梁城……” “这一点,我至今都没能想通,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在夺取皇位之后,会将被他赶下皇位的废帝放走,就连让他们活下来的人都很少,您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而且您在事情发生的前后,是怎么产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又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像是拥有了神奇的智慧?” 尚义息用一双渴望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柴宗训,看得出来,他很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但他却不知道,就是他的这些话,却把柴宗训也说出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是啊,自从从那个荒唐的梦境中醒来之后,柴宗训也觉得自己身上发生了很多巨大的变化。 梦境中的那一生,仿佛是真实的曾经在他身上存在过,所以他感觉自己的思维、思考方式、人生态度,似乎全都变成了一个成熟的中年人,而且不仅如此,他还似乎对未来有了某种“预知”的能力,以至于他能够凭借皇位和赵匡胤周旋,并且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自由”。 这些事,每一件放在一个年仅六岁的亡国之君身上,都是不可想象的,甚至会让人以为诞生了妖孽。 可是它偏偏就发生在自己身上了,而且让自己如同尚义息所说的,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 所以,我现在还是我吗?我还是那个后周的亡国之君、真实年龄只有六岁还不满七岁的周恭帝吗? 我所做的和那些梦境中的史书上记载的完全不同的事,会真实的改变历史,然后让历史走向一个无人能预测的未知吗? 一时间,就连柴宗训自己也陷入了沉思,他甚至无暇顾及回答尚义息的问题,而是坠入了深深地迷茫和怀疑之中。 好在尚义息修行佛法之后,脾气不错,耐性也不错,他到柴宗训并没有回答自己的问题,而是露出深思的表情,竟也没有去打扰他,只是面带着平静的神色,在旁边缓缓闭上双眼,逐渐陷入了冥想之中。 许久之后,佛堂里终于有人坐不住了。 原来是吐蕃的大相论悉伽,他心性不够,见两个上位者都在那里闭目沉思,一言不发,可是时间已经来到了日头偏西的时分,感觉自己的肚子都开始咕咕地叫了,于是他不得不轻轻咳嗽了两声,提醒这走了神的两位:时间已经不早了! 这声咳嗽将迷茫中的柴宗训惊醒,他看了一眼论悉伽,恰好这时候尚义息也刚刚睁开眼,于是他像是想到了什么,突然好奇地问尚义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