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为死去的士兵建立英烈祠? 过去可没有这样的先例! 自古以来,士兵们虽然一直都是战争的主力,是保家卫国的中流砥柱,但无论是任何朝代,都将普通士兵视作是战争的“消耗品”,他们在意的,只是那些统兵的大将,那些站在高位挥斥方遒、又或是坐镇军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谋士。 《三国》中的刘关张,凌烟阁上的二十四功臣,云台二十八将,麒麟阁十一名臣,有哪个是默默无闻的小兵,又有哪个不是封侯拜相、名扬四方? 可是那些寂寂无名的小兵呢?他们一样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一样为了守卫国土而奉上了自己的生命,可是他们死后却只剩一捧黄土,又或者曝尸荒野,连一张遮身的草席都没有! 可如今柴宗训却说,要为这些默默无闻的小兵们建祠,要让他们世代享受后人的香火。 这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啊! 乍一听到这个消息,那些同样是周军的士兵当然很高兴,有些人甚至忍不住差点儿欢呼起来,很想就此为柴宗训歌功颂德,将他的仁慈传扬于四方。 但也同时有人流露出一丝惊讶,随即陷入沉思,脸上的表情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难看起来。 这些低头沉思的人当中,就包括周朝的宰相范质与中书侍郎王溥。 两人开始还是各自低头沉思,但不知不觉中就走到了一起,然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双双露出一抹无奈的苦笑。 “范相可猜到了皇上的心思?”王溥首先用忧虑地眼神询问着范质。 范质点点头,低低地叹了一声,环顾四下无人注意到,这才幽幽地说了一声:“陛下太心急了……” “是啊,太心急了。”王溥也跟着附和了一句,随即似乎感应到了什么,赶紧把目光投向身旁不远处。 黑暗中,他看到一双闪烁着刺眼的光芒的眸子,也不知道是因为火光的原因,还是那双眸子里透露出来的寒光,令王溥暗自感到心惊。 “范相你看。”他指了指那双眼眸的主人,低声对范质说到:“李筠似乎也察觉到了不妥……” 原来那双令王溥感到暗暗心惊的眼眸的主人,正是昭义军节度使、检校太傅李筠。 按理说李筠都肯放弃昭义军节度使的权力,千里迢迢率领着上前精锐来为柴宗训保驾护航,一路上又循规蹈矩,始终视柴宗训为主上,他的忠心,应该无可怀疑。 但此时此刻,王溥和范质却都从他的目光中隐隐看到了一丝阴翳。 为什么? 就因为刚才柴宗训说的那番话,收揽军心的用意实在太明显了。 要知道,这支从中原来的周朝最后的军队,虽然外忧内患一大串,但所有人都很清楚,他们真正的致命缺陷,只有一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