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是的,”叶芊微笑着说,“这条‘慈禧水道’也是可以直达颐和园的!” “慈禧特别喜欢万寿寺,”我一本正经地说,“她把万寿寺当成了自己的福地。光绪十四年起,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新修好颐和园之后,她为了方便自己去颐和园,又疏浚了一条水道。颐和园是三分山、七分水、一亩田,可以说是山水结合,动静相宜。慈禧如果坐马车去,只能看到颐和园的四分之一,但是乘舟去游就大不相同,远山似画,如入仙境,游船穿行于亭台楼阁之间,船在云中走,人在画中游。那条被称为‘慈禧水道’的水系就是这条,从万寿寺门前经过,万寿寺也就理所应当被选为慈禧出游的行宫。如今,从万寿寺门前仍可以乘船行舟,并且路线和当年慈禧行走的一样。在当年,除慈禧外,只有阿哥、格格级别以上才可随驾乘船,游览景色。” “我知道,”叶芊呵呵一笑,“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说的就是慈禧水道上的秀美景色!” 说笑间,游船已到了万寿寺。 我拉着叶芊的手下了游船。 “问你一个问题,”叶芊思索着说,“你看到水和船,第一个想到的成语是什么?” “逆水行舟!”我脱口而出。 “为什么不是顺水推舟呢?”叶芊问。 “因为我喜欢在处境困难时努力做事,”我认真地说,“逆水行舟就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所以我当然喜欢逆水行舟了!” “跟我想的一样,”叶芊微笑着说,“那你知道生死流吗?” “当然知道,”我认真地说,“佛教把生死烦恼称为‘生死流’,修行者必须逆生死流而上进,以至于究竟解脱。如《楞严经》卷四:‘今欲逆生死欲流,反穷流根,至不生灭。’声闻四乘之‘须陀洹果’,意即‘逆流’。” “随生死流,入大爱河。”叶芊一脸深沉地说,“爱河枯干,令汝解脱。” “是的,”我轻声地说,“爱美食,爱美色,爱金钱,爱名誉……这些贪爱像大江大河一样在我们心中奔流不息,我们生生死死沉迷其中。通过学佛修行,断除贪爱,就可以解脱一切烦恼痛苦。” “这也就是我喜欢寺庙的原因!”叶芊一脸认真地说。 “我也很喜欢寺庙,”我微笑着说,“北京寺庙千百座,只有万寿寺规模堪比皇宫;庙里的佛像万万千,独有这里的观音像慈禧。” “乾隆皇帝对万寿寺情有独钟,”叶芊认真地说,“慈禧太后更是发迹于此。” 我抬起头静静地看着古御河。 古御河静静地流淌着,从万寿寺前流过,仿佛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我和叶芊穿过车水马龙的西三环。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坐落于路边的万寿寺。 走入寺中,我们顿时被隐藏在山门后的景色所震撼。 “这就是当年鼎鼎大名的万寿寺!”我对叶芊说。 叶芊微笑着点点头,没有吭声。 万寿寺内分东、中、西三路,前庭深宅广厦,琼楼玉宇,雕梁画栋,宏丽至极,宛如皇宫;后身曲栏回廊,御书碑亭,青石假山,古道地宫,苍松翠柏错落有致,活似御花园的缩影。就连它的西跨院,也有着小坤宁宫的美誉,难怪民间都称这座寺院为“小故宫”了。 “现在的万寿寺,已经变成了北京艺术博物馆。”叶芊微笑着说。 “这里真不错,”我感慨地说,“不仅可以享受到佛国风光,还可以尽赏北京地区出土或是流传的文物精品。” 叶芊微笑着点了点头。 我们开始兴致勃勃地游览起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