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八日的赐假很不经用,稍纵即逝,一眨眼的功夫,鼎新元年就过去十天了。 这几日,许多衙署已经正式开衙了,但是却不并不算特别忙碌,等元宵节过后,就要一切如常了。 当然,天子的赐假只让衙署中的官吏得实惠,寻常百姓又怎么可能真的歇息十天半个月呢。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许多百姓从正月初四开始,就开始飞快地忙碌起来了。 播种栽菜,种桑选茧,树木移植…… 这些事情都是要从正月开始着手,稍有迟疑很有可能就会误了时日。 于是乎,长安城渐渐就分成了两个世界。 住着王公贵族和百官公卿的戚里、尚冠里和北阙甲第仍然是年味十足,迎来送往非常热闹。 这些吃着皇粮的官员们终日穿着簇新的袍服,乘着不久前才漆过的安车,在大大小小的院落庭院中进进出出。 他们看起来只是到故旧或者上官的家中随意坐一坐,吃一顿便饭,赏几支舞曲而已。 但实际上,他们在那阴暗的正堂里,讨论的却是来年在朝堂上的仕途。 霍光倒了,霍党也已被连根拔起。 骤然挖走了那么多大树,自然就空出了许多的坑。 这一个个坑代表着一个个官位,自然会遭到许多人的觊觎。 大大小小的朝臣们不遗余力地来回奔走,无非是为了求得一个好的前程。 霍光贪墨案带来的震慑还没有散去,涉及其中的许多罪官还在诏狱里等待受刑,所以自然是不敢有人去行贿跑官的。 但是借着过年的喜庆气氛,与自己相熟的同侪上官多走动走动,提前疏通一下关节,探一探口风,并不是一件坏事。 更何况,这何人到底出任何职,不仅关乎着一家一族的前途,更与大汉的天下息息相关,自然更值得提前布局一番。 于公于私,都得多上上心。 这六七年的时间里,大汉官员的拔擢和任免几乎都由霍光一手包办。 看起来要在小朝议上共同商议之后,再由三公和皇帝一起定夺。 可实际上,只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所有重要的任免都是霍光在大将军府里一笔完成的。 如今,朝堂上无人拥有霍光那样无二的权威了,但不代表朝堂上失去了与天子相对的权力中心。 倒不是有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当权臣,而是在此时的大汉,朝堂重臣的权力本就大得惊人。 在此时的大汉权力,是被一分为二的,一面是相权,一面是君权。 二者此消彼长,明争暗斗,时而相权占顶峰,时而君权有优势。 与天子共治天下,这是许多世家大族和豪强巨室刻在骨子里的认知。 丞相是百官之首,这可不是一句空话。 天子贤德时,丞相可以带着百官辅佐天子;天子昏庸时,丞相可以带着百官掣肘天子。 第(1/3)页